流感季:EB流感厉害到10分钟入体?不存在的
近期,网上出现“这次EB流感很严重”的言论,在各大群中疯传,对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辟谣称:这是谣言!医学上不存在EB流感,EB和流感根本是两码事。不过冬季确实是流感的高发季,勤洗手、及时佩戴口罩、减少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提前预防流感。关于流感病毒,你需要知道更多……

请回答2003
提起2003年,大家会想到什么?想必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SARS。
那是一场大的战役,至今提起仍心有余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时,熙熙攘攘的街道几乎空无一人;世界都是白色的,空气充满了消毒水的气味;谣言四起,所有的板蓝根、所有的白醋都被抢购一空……
那时,所有的人都戴着白色的口罩,但是,普通的口罩能挡得住病毒吗?当然不能!

人类头发丝的直径是100微米,也即0.1毫米,这也是我们人类肉眼所能分辨的极限。人体的细胞直径大约10微米,而病毒的直径只有100纳米,是我们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我们是无法看到它的。

下图展示的是科研人员研究病毒所需要的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有生物安全二级和三级,最高是四级。病毒学研究是一项非常危险的研究工作,科研人员不仅要戴上高防护级别的口罩,也要戴上眼镜,遮住所有的皮肤。可见普通的口罩难以抵挡病毒的侵袭。

被称为“毒王”的它
“流感病毒”是杀死最多人的病毒之一,被称为“毒王”。
我们可能觉得流感病毒司空见惯,几乎每个人都会因为感染流感病毒而感冒,而且一两周就好了,并没有什么大碍。
但是,很多小孩和65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免疫力较低,他们最初往往就是因为感染了一个小小的病毒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流感疫情每年会造成65万人死亡。
在我们人类历史上,流感病毒有多次大爆发,比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造成了4000万人死亡,而因为战争死亡的人数约为一千万。病毒甚至比战争可怕的多。
虽然肉眼无法看到流感病毒,但借助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病毒的真容。下图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可及其学生在实验室里拍摄到的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的真实图像。
最左边黑色圆圈是人类肺表皮细胞,很不幸,它被流感病毒感染了,很大一部分都充斥着病毒。将被感染的部位放大,可以看到一个个小黑球,每一个小黑球就是一个流感病毒。

下图更直观的展示了流感病毒的样子。它是一个小球,球内是病毒基因,球外是病毒蛋白。球外的蛋白主要有两种:H蛋白和N蛋白。

流感病毒通过H跟N进行分型,我们所知道的H7N9就是指7型的H和9型的N。病毒可以千变万化,它的基因组可以带来很多突变,目前发现流感病毒的H一共有18种,而N一共有11种,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共可以产生140多种流感病毒亚型。
“毒王”的扩散
自然界中流感病毒感染的是鸟类。走出房门,我们遇到的数目最多的动物是什么?就是飞鸟。在鸟类里,流感病毒并不致病,但飞鸟携带的流感病毒可以传播给其他的很多动物,甚至是海洋里的鲸鱼。
流感病毒在人群中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进行传播。咳嗽和打喷嚏可以喷出很多的液滴,每个液滴大概含有1000个病毒,我们打一个喷嚏可以喷出4000万个病毒,而这些液滴能够以160km/h的速度前进40米。
通过一个影片可以看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过程:第一个人打喷嚏,他喷出的液滴携带着病毒传播给第二个人,进入第二个人的呼吸道来到肺部,感染他的肺细胞。流感病毒表面的H蛋白就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我们细胞表面的锁从而进入细胞的内部。
到达细胞后,病毒脱掉它的蛋白外衣,露出自己的病毒基因。病毒基因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并在细胞核里将自己进行复制,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基因组扩增成上亿个基因组。
这些基因组被复制后又到达细胞质,利用细胞的各种蛋白质系统合成新的病毒。病毒合成的速度相当惊人,可以成百万倍的复制。某个人可能最初只感染了一百个病毒,但在2—3天内病毒数目可以扩大到10亿或者上百亿。因此,病毒感染的治疗一定要趁早,及时就医和服药。
流感病毒如何实现如此快速度的复制?病毒本身没有生命,它们只是病毒基因和蛋白的组合,而且它携带的蛋白非常非常少。它来到细胞之后窃取细胞内的蛋白以及所有的酶系统,为自己的复制而服务。
对抗“毒王”
如何对抗流感病毒?主要有药物和疫苗两种方式。
通过对细胞和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点。这里我们不得不先提及抗生素,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吃过、用过抗生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源于科学家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在青霉的周围细菌无法生长,从而发现了青霉素。
所以抗生素是对抗细菌的,对病毒没有作用。如流感病毒感冒患者使用抗生素,事实上对疾病没有缓解作用。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抗毒素”来杀灭所有的病毒。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但很多病毒能够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那么,有没有一些通用的抗毒素?
病毒一定要通过细胞的蛋白才能进行复制,按照这个思路徐可及其团队研发了一种抗毒素——抗毒素007,专门找寻病毒间谍。用抗毒素007处理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效果比达菲还要好。

科学家也用抗毒素007处理了寨卡病毒感染的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寨卡病毒的生长被完全地抑制住了。通过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在未来很有可能得到“抗毒素”来对抗多种病毒。

还有一个特别有效的对抗病毒的方法——疫苗。疫苗的本质是灭活病毒,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
这些病毒被灭活后可以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抗体──呈Y字形,它像一把小叉子一样将病毒牢牢插住,使病毒无法进入被感染的细胞,也无法在细胞里复制,这就是疫苗的原理。

除了药物跟疫苗之外,我们应该感谢人类自身的进化,感谢我们与生俱来的抗病毒系统──免疫力。
下图展示了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免疫细胞就像清道夫,它可以在我们的血液里循环,找到外来的侵入者并把它吞掉。
图中大大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一个免疫细胞,它在追逐的黑颗粒就是细菌或者病毒,它不停的、坚持不懈的追逐它,直到把它吞掉。
免疫细胞是伟大的,但这也是一个极其耗能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为免疫系统提供全面的营养、充分的休息时间,也就需要我们自己吃好、喝好、睡好、心情好,把免疫系统训练到最佳的状态,抵抗外源病毒的侵染。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正确洗手的小tip。俗话说“病从口入”,洗手是一定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但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只是粗略的在水下冲冲,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细菌。
我们有专业的洗手法,特别是手上容易被忽略的区域,比如指甲缝。这些区域要特别去清洗,将一只手五指聚拢,在另一只手的手心里进行转动,并且在流水下持续15秒,这样才能有效清除细菌。另外很多人的外套上也带有很多细菌,所以回家之后最好脱掉,也能防止病毒的感染。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朋友圈疯传的EB流感厉害到10分钟入体?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