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新行星猎手“苔丝”发现了3颗系外行星、6颗超新星
“苔丝”。维基百科
“苔丝(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凌星系外行星巡天卫星)”在升空后的头三个月内,发现了3颗系外行星。“苔丝”的高灵敏度传感器在同一片天区内,还捕捉到了100次恒星的暂现变化——它们大多是常见的恒星爆发性增亮现象,而其中有6次被确认为是遥远深空中的超新星。
这段视频根据TESS,于2018年7月25日拍摄的一系列图片编制而成,这是测试阶段的早期数据。在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彗星C / 2018 N1,小行星,变星,以及来自火星的反射光。
Credit:NASA
NASA的凌星系外行星巡天望远镜(TESS)在其前三个月的观测任务中,发现了三颗已经确认的系外行星。
该任务的灵敏相机还捕捉到了100次短暂的变化,其中大多数可能是恒星的爆发(stellar outburst),其中包含有6次的超新星爆发。TESS在地面望远镜发现前,就记录到了这些超新星爆发。
除了已经确认的3颗系外行星外,“苔丝”还提供了280个候选目标。天文学家未来将通过进一步的深入观测,来研究和筛选这些候选者。
“山案座π-c”模拟动画。NASA / MIT / TESS
在“苔丝”发现的第一批系外行星中,首颗被确认的名叫“山案座π-c”。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大约2倍,每6天环绕主星运行一次。
“山案座π-c”的主星“山案座π”距离地球约60光年,是南天星座“山案座”中的一颗亮星,肉眼可见。这颗恒星的质量体积都和太阳相似。“山案座π”此前已经被发现拥有一颗行星,名叫“山案座π-b”。“山案座π-b”的质量是木星的10倍,拥有一条极其狭长的椭圆轨道。而此次发现的“山案座π-c”距离主星非常近,且其轨道接近正圆。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种明显的差异构成了一个关键因素,从其背后,可能会挖掘出与此类异常行星系统产生之谜有关的线索。
LHS 3884b模拟动画。NASA / MIT / TESS
“苔丝”发现的第二颗系外行星名叫LHS 3884b,位于“印第安座”。这颗行星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倍,位于大约49光年之外。其主星是一颗低温M型矮星,体积大约只有太阳的五分之一。LHS 3884b的公转周期大约是11个小时,由于距离主星非常近,因此其岩石质的表面在昼间可能会形成熔岩湖。
HD 21749b模拟图。NASA / MIT / TESS
第三颗系外行星名叫HD 21749b,围绕一颗K型恒星运行。这颗K型恒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80%,距离我们53光年,位于南天“网罟座”。
HD 21749b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3倍,质量大约是地球的23倍。其公转周期是36天,表面温度大约是150°C。据称,这颗行星的密度比海王星高,但并不是岩石质的,而可能是一颗“水行星”,或拥有某种类型的浓密大气。这颗行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离太阳100光年范围内公转周期最长的系外行星。其主星亮度是肉眼可见最昏暗恒星的二十五分之一,而HD 21749b是迄今为止人们用凌星法发现的此级别亮度恒星的行星中,表面温度最低的。
除此之外,HD 21749这颗恒星其实还可能拥有第二颗行星,只是尚未得到确认。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体积大约和地球相似,公转周期可能是8天。一旦确认,这颗行星将成为迄今为止“苔丝”发现的最小行星。
“苔丝”的主要任务,是在两年时间内,对全部的天空进行观测,并建立一个邻近恒星的庞大数据库。而与此同时,“苔丝”还会对其他现象进行关注,比如彗星、小行星、恒星耀斑、食双星、白矮星和超新星。
因此在“苔丝”头三个月的观测中,研究人员还记录到了大量的暂现天文现象,这其中包括比地面望远镜领先发现6次发生在遥远星系内的超新星爆发。